中央2014年“59号文件”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意识形态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视为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马克思主义学院抢抓机遇、奋发进取,以只争朝夕、追求卓越的精神,大力强化“五个意识”,奋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一是强化使命意识,增强教师责任感。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高扬旗帜,传播真理,育人铸魂”为院训,要求广大教师突破原有的学科局限,花大气力刻苦研读马列经典原著,自觉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自觉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践行。2013年,鲁昕副教授继张瑞甫教授、张立兴教授后,再获“全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称号;2014年,张瑞甫教授获“全国模范教师暨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光荣称号。
二是强化学历意识,提高教师综合质素。学院积极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积极资助中青年教师赴名校进修访学;同时积极从全国名校引进优秀博士、博士后。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博士学位、在读博士已经占到教师总数的50%,在全省同类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三是强化精品意识,全力打造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开设的思政课四门主干课程,目前已经建成一门省级精品课程、三门校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儒家文化传承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成果获2013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张立兴教授主持撰写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获得2010年教育部“精彩教案”;张立兴教授当选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3年,“思政课”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
四是强化科研意识,走科研强院之路。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通过专家传授经验、刊物主编指导论文规范、成立教师备课研究室等多种方式,强化科研意识,提升科研技能,教师中主持申请国家社科研究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其中李芳云教授2014年获得的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基于执政安全的党内选举科学化研究》填补了我校党建研究重大课题的空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11部;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11项,其中陈文殿副教授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张立兴教授主持的“儒家优秀文化传承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获2014年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招标重大项目,全省高校仅设9项;鲁昕副教授的《“基础”课教学中法制教育实效性问题研究》获教育部2012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全国高校首批50人,山东高校仅2人。
五是强化学科意识,构筑教师发展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年开始单独招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有研究生近50人。学院大力加强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不拘一格地从全校相关专业遴选导师、授课教师,学院为每个年级配备由博士担任的兼职辅导员,强化研究生的管理和服务;学院还与孔子研究院、济南军区战略医疗储备库(曲阜库区)建立了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与教学改革在省内外高校引起较大反响,十二五期间,近60所高校来校访问考察交流。2015年7月11日,作为副会长单位,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了全国省属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协作会第26届年会,19个省份15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进一步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力。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宋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