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体育科学学院院长曹莉教授主持的“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获批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当年获批的全国200项中山东仅获得5项,体育类全国仅3项),实现了我校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突破,也为加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群建设提供了高层次发展平台。经过两年的建设,该课程已于5月25日将所有信息上传至教育部平台,等待最后的审核验收。曹莉教授告诉记者:“对于验收我们很有信心,因为这个项目包含了全院老师太多的汗水。申报时我们的团队经常熬夜到凌晨5点,对着大屏幕上的PPT,反复商讨、修改每一个细节。这两年的建设中,我们同样一丝不苟,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网络课件、授课录像,每一个环节我们都严格把关。拿授课录像来说,我们总是精益求精,在质和量上都完成甚至超过了项目建设标准。”
如果说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是体育科学学院实施质量工程的标志性成果的话,近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各方面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可以说是托起这个“塔尖”的层层基石。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打造精品,提升层次。学院拥有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山东省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泰山学者”岗位、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实验室——体适能监测与评价、国家级特色专业——体育教育、山东省特色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体育)和山东省品牌专业——体育教育;设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基地、国家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基地、全国足球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山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建有《国际体育科学与体育工程学报(英文)》中国编辑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在全国119所高校中排名第四;在山东省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体育本科专业在全省体育学类中连续四年排名第一。在学科建设上,学院的最高目标就是在继续加强体育人文社会学二级博士点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专业的内涵建设,力争建成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曹莉院长说:“2018年体育学科将面临博士学科和硕士一级学科的审核评估,此次评估对下一步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意义重大,因此,从目前一直到2018年,学院的一切工作都将围绕此项工作展开。”
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一直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品牌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启动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努力构建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专业特色的个性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整合教学资源,构筑学校、省级、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一条龙的互动式建设体系;注重合作办学,与国家体育总局建立联合办学关系,与国家皮划艇队、国家赛艇队等建立科技服务合作伙伴关系,与山东明德物业管理公司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降低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成立必赢·体育,必赢(中国)国民体质测试研究生(寿光)工作站,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平台。学院建成2个省级精品课程,获批1个省级教学团队,2位教师获评省级教学名师;2013年,在山东省第五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获得省优秀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各1项,获批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2014年在各类专业赛事中频获佳绩,如第六届亚洲室内田径锦标赛女子跳高第三名、全国田径大奖赛女子跳高第一名、全国皮划艇(静水)锦标赛500米男子双人划艇第二名,等等。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发挥泰山学者、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在教学科研中的核心作用,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选派教师到国内外有关体育机构参观、考察、学习交流,也积极邀请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在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同时,我们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关注,2011年学院只有3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而现在不算在读的已经有13名教师相继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学院的青年拔尖人才”,曹莉院长说。学院现有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6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6人,形成了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的人才梯队,为学院的各项工作尤其是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仅2013年,学院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1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2项、国家体育总局项目2项、山东社科项目4项。单就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来说,“十二五”期间保持了平均每年1项的好成绩。
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严格、完善、科学的管理。一直以来,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协作,超前谋划,确立了“全心全意谋发展,任职期间无遗憾”的工作理念,树立了“更多、更高、更好”的工作宗旨,形成了“抓早、抓细、抓实,做强、做优、做特”的工作思路。每一个学期之初都制定细致明了的工作计划,其中包括学院总体工作计划和每个教研室工作计划,每份工作计划中的每件事都以“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谁去做、怎样做”为纲,并标明哪件事是难点,需要重点突破,哪件事是重点,需要全力完成,责任明确,思路清晰。对此,曹莉院长说:“这个做法我们已经坚持了很多年,一开始老师们可能不理解,觉得太过严苛,但后来大家从中都尝到了甜头,就形成了自觉。一个单位是一个整体,必须汇集每个人的智慧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才能促进事业的发展,也就能使每个人得到完善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领导班子必须统一认识,真正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文:杨秀娟 来源:宣传部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王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