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要闻

【决胜十二五 献礼六十年】情系桑榆 爱暖夕阳

作为一个有着60年悠久历史的老校,我校现有离退休教职工856人,其中离休人员47人,退休人员809人。他们的年龄从55岁到96岁,职务级别、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在离退休后得到组织上的关心照顾,与在职同志保持紧密联系,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为此,离退休工作处怀着对老同志的深厚感情,不断探索离退休老同志服务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为理念,诚心、细心、用心地为老同志服务,受到广大老同志交口称赞。

           恪守敬老之责

离退休老同志,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关系着学校的今天,也连接着学校的未来。没有他们昨天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也就没有今天我校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服务好、照顾好、引导好他们,既是服务全校中心工作,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需要。

“人都有要老的那一天,离退休教职工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将来。今天不敬老,我们老了谁人敬?”谈到离退休老同志,王文西处长如是说。冀贞友书记也深有感触地说:“饮水不忘挖井人,老同志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功臣,为他们服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为强化离退休工作处的管理责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离退休工作处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全面落实学校党委关于离退休工作的各项规定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系统的规章制度,包括离退休职工活动安全工作预案、老干部活动管理规定、老干部生病住院探视慰问、困难教职工帮扶、空巢独居老人联系及接待来信来访制度等。一整套为老同志服务的行为规范,做到了政治待遇不留空档、生活待遇不留死角、管理服务不留漏洞,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离退休工作向前发展。

他们深知离退休服务工作的对象是老人,老人的喜怒哀乐、冷暖健康无不牵挂着他们的心。他们是老同志们的好保姆、好听众、好亲人、好朋友,经常进出老人的门、医院的门甚至是殡仪馆的门。他们不仅明白自己肩负着怎样的责任,而且用切实的行动不断去落实这份责任。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让他们自觉形成了“四心”,即对离退休老同志生活上关心、办事上细心、接待上热心、解释上耐心;做到了“四个必访”,即生病住院必访,重大节日必访、家中有事必访、有思想问题必访。他们秉承“老教师工作无小事”的服务理念,以尊老敬老为已任,积极为老同志办实事、解难事,把问题处理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

他们的努力犹如春风,让离退休老人心情如花绽放,品之甘甜。

           善谋利老之策

他们用心谋划利老之策。在生活方面,对于政策规定明确的,他们总是按照学校要求及时、主动落实,解决离退休人员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真心实意为离退休老同志办实事。对于政策上能宽能严的就本着从宽给予落实,对于政策规定不十分明确,也总是从实际出发,分别情况,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进行个案处理,特事特办,争取使离退休老同志满意。

他们积极引进和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养老工程建设,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居家养老模式。针对我校双高期的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多病的“空巢”、独居、失能的老年人,他们积极与社会联络、协调,促成曲阜天伦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入我校。该中心利用现代化的智能信息平台一键求助、GPS定位、门磁、安全保障、电子保姆、健康档案等为居家老人提供24小时服务和护理,让老人真正实现床位不离家,服务送到家,实现了在家享受公寓养老的愿望。同时,为方便老年人就医,他们先后与济宁市、曲阜市医院建立联系,帮助离退休教职工在生病就医、住院、治疗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和便利。

随着离退休老同志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离退休工作处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推行“文体养老”的新理念,保证了离退休老同志心情畅快,无忧无虑,安享天伦之乐。他们以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艺术团为平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老同志们“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跳起来”。他们根据老同志不同层次的文化娱乐需求,开设了球类、棋牌、健身舞蹈、书法、空竹等40多个老年文体单项活动,进行了计算机、瑜伽培训,开展了“红歌演唱”、“健康讲座”、“趣味运动会”、“棋牌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许多老同志说:“有一帮志同道合的老朋友陪伴左右,相互切磋探讨,在促进技艺术的同时,不仅消除了寂寞感,还感受到了生命的殷实和丰富。”

同时,为了让离退休人员及时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必赢·体育,必赢(中国)的工作动态,他们坚持让老同志们“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建设了创新型、学习型、服务型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并建成了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他们定期组织广大老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及时通报政治时事,促进老干部思想的与时俱进。根据老干部的特点,将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通读文件与专题辅导相结合,采取组织读书活动、报告会和座谈会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因病、行动不便的老同志采取走访、谈心的形式送学上门、送教到家;对居住校外的老同志则采取打电话、发信息等形式及时传达到人,确保了思想教育的效果。多年来,离退休工作处已形成“重老敬老”的良好工作机制,学校的重要活动、重要文件都会邀请老同志代表出席会议参加讨论听取意见,保证了老同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多办助老之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安度晚年的同时,离退工作处依然秉持着“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心态,注重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全面服务于学校的事业发展,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许多老同志懂得“传承精神”的意义所在,他们继续发挥余热。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智慧结晶以文字的方式记录和传承,徐宝庆教授的《武静安、于勋忱两位书记在必赢·体育,必赢(中国)的二三事》,张顺清教授的《我所知道的王路宾》,曹务堂教授的《我与杨象宪先生的“画情”友谊》、《“怪教授”庄上峰先生的别样人生》等文章,有力印证和再现了我校辉煌的发展历史,留给我们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还有许多优秀的论文名篇都出自离退休老教授、老同志之手,不仅获得了各种不同的奖项,还在其相关学术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围绕学校发展规划要求,离退休工作处组织离退休教职工积极开展建言献策、科学研究、讲学授业、人才培训等活动,服务学校发展,力所能及地发挥作用。有些老同志心系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积极为学校教育鼓劲出力,他们坚持教学督导,为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授课提出了可圈可点的意见和建议。京剧爱好者付吉孝教授为多个学院的学生讲授了京剧艺术欣赏,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了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还有些老教师协助和配合学校关工委工作,创新形式、内容、方法,搭建工作平台,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在省老教协组织的“复兴中华,从我做起”征文活动中,共征集500多篇文章,从中精选80篇上报省教育厅关工委。4人荣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12人获三等奖。济宁市关工委组织的“学党史、学国史”知识竞赛活动,我校组织各学院200余名大学生参加,17名同学获奖。

“被老同志需要的感觉真好!能够在服务老同志的工作中,体现出个人的人生价值,感到非常幸福和充实。”这是王文西处长长期以来的亲身体会和感受,也是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心声。离退休工作处成立以来,领导班子与全体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到为老同志服务的工作中。曾有酸甜苦辣和委屈,更有被老同志需要的幸福感受。“有困难,找处里”已成为老同志的口头禅,也是老同志对离退休工作处的最高评价。

(作者:孙琪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王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