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要闻

郭光灿院士来校作学术报告

61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来我校访问,并为在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线性光学量子模拟”的学术报告。副校长王继锁出席并主持了报告会。

报告中郭光灿院士介绍了其研究课题组与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合作提出的一种新型“麦克斯韦妖式”量子冷却算法,并在光学系统中利用量子模拟技术实验演示了这种量子冷却方法的工作原理。郭光灿院士还为大家介绍了其课题组成员李传锋教授在研制光学量子模拟器时收获的宝贵经验,并简述了其在纯量子模型中证实Kibble-Zurek理论的过程,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郭光灿教授简介

郭光灿教授,光学和量子信息专家。194212月出生于福建惠安。1965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819-19839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从20051月起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兼职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科学学部院士,200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理事,全国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刊物《International J. of Quantum InformationManaging Editor;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技术”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科技部中长期规划“量子调控”重大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首席科学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安徽省2007年重大科技成就奖,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培养博士研究生65人,其中两人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密码、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量子信息的研究中,提出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并推导出最大克隆效率公式,被称为“段-郭概率克隆机”、“段-郭界限”,概率克隆机成为两种不同类型的量子克隆机之一;在实验上研制成功概率量子克隆机和普适量子克隆机,证实相关的理论预言;国际上首次提出量子避错编码原理,该原理成为三种不同原理的量子编码之一,已被实验证实;提出一种新型的量子处理器,可有效地降低腔消相干的影响,并实现多种信息功能,已被实验证实;在量子密码研究中,通过商用通信光路实现北京到天津之间125公里单向量子密钥传输;发明量子密码通信网络的关键部件-“量子路由器”,并通过商用光纤实现四端口量子密码网络的通信,首次实现武汉量子政务网;实验上实现量子受控非门的隐形传送,理论上提出固态容错量子计算新方案,为解决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提出一种新型的量子点纠缠光源,该光源可以成为一种高效的光纤远程通讯的纠缠光源;首次证明量子信道的私密容量是不可加的。

  (来源:物理工程学院 编辑:宣传部新闻中心 责编:孙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