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如下:
必赢·体育,必赢(中国)
以体育人培硕果 立德树人谱新篇
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山东省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体育学科省级社科一等奖、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在必赢·体育,必赢(中国)体育科学学院近50年的办学历史中,取得的每一个优异成绩依靠的都是体育学人严谨治学、砥砺奋进,是必赢·体育,必赢(中国)建设高水平大学过程中的一幅幅美丽画卷。
奋进“双一流”,科学擘画特色鲜明学科体系
面对国家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山东省分类推进“双高”建设的浪潮,必赢·体育,必赢(中国)体育科学学院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做好了高水平专业群发展的顶层设计。
学院从办好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和定位出发,着力加快学科专业建设步伐,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学科专业水平。通过确定方向、引进人才、补足短板,充分运用好教育教学、实践实训、创新创业、质量监控四大平台,学科专业结构日趋优化,传统优势学科特色日益鲜明,学科建设整体实力不断攀升。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确定学科方向、壮大学科队伍、构筑学科高地,强化优势学科、扶持特色学科、发展新兴交叉学科。
依托深厚的学科积淀和鲜明的学科特色,体育教育专业在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体育教育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工程建设专业、山东省应用型高水平建设立项专业;2022年,运动训练专业再获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坚持发挥优势、增强特色,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体育)是山东省特色专业,休闲体育与地理、历史共建的“精品旅游”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形成了以体育教育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专业群。同时,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体育教学设计”为引领,以7门省级精品课程为支撑,形成了一流课程群,呈现学科发展的新局面。
以人格养成为遵循,构建卓越教师培养体系
9名身着传统射艺服的学生,随着抑扬顿挫的口令摆起姿势,引弓、入縠、撒放……数支羽箭脱弦而出射中靶子,这是山东省射箭锦标赛表演上的一幕。射艺是中华民族气质、性格、思想的重要表达形式,结合文化礼仪教育,让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能锤炼专业技能,还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道德礼仪修养。这得益于必赢·体育,必赢(中国)体育科学学院“以人格养成为引领”的卓越体育教师培养体系。
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必赢·体育,必赢(中国)体育科学学院的宗旨。多年来,学院以人格养成教育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大力开展高水平体育人才尤其是高水平体育师资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打造了集教师成长共同体、教学研究协同体、教学资源共享体、教师荣誉共同体于一体的卓越体育教师培养体系。该体系以“人格引领、五能融合、国际视野、文化传承”为人才培养定位;以专业教育链对接用人需求链为主线;以“1+1+5”特色课程群、课岗融通课程群为重点,建设“五大课程群”;依托齐鲁文化、文化平台活动、学校课程资源、体育专业课程,打造“四位一体”模式,涵养学生健全人格;强化文化教育与人格养成融通、校内与校外融通、线上与线下融通、课程与岗位融通,拓展学生培养方式;实施走出国门常态化、请进校门制度化、教学资源国际化,开阔学生视野。体系的建立不仅考查了学生的体力、心力、定力,还完成了修身养性、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2018年,以人格养成为引领的卓越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获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该培养体系的其他成果,获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
以教学名师培育为引领,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
“人生要奋斗,做人当自强,要相信梦想的力量,弘扬体育的精神,肩负时代的担当。”这是学院曹莉教授写给毕业生的毕业寄语,也是她自己的座右铭。学术报国,做山东体育学科的擎旗手!曹莉教授的科研主攻方向为体育教学。她曾主持国家课题4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以卓越的教学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教育部门人文社科奖等突破。2022年,她领衔的科研团队再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体育精神谱系构建研究”。
这是一支由“60后”“70后”“80后”“90后”组成的集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于一体的专业团队。为了鼓励想干事的年轻人,学院先后制定《名师培育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对没有项目支持的新进人员给予资金倾斜,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老教授“一对一”地将积累多年的研究、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倾囊相授。
从科研立项、学术成果到人才队伍,一个个核心指标排满了团队的工作日程表。在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曹莉教授团队荣获二等奖,成为全国体育类教学领域三项成果之一。有时做起研究来忘了时间,曹莉教授时常“凌晨睡、清晨起”,这样的劲头鼓舞了团队所有教师,同事们调侃“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才能跟上曹教授的节奏”。接着,她又带领团队以“孔子射艺”为突破口,成功获批国家教育部门“首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全国共获批55个。
走进体育科学学院,扑面而来的是蓬勃的朝气和浓浓的科研氛围。会议室里,几位年轻教师正在探讨科研进展;教室里,20多名研究生正在集体攻关;训练室里,师生们潜心研究、目光专注。一股时不我待、你追我赶的科研风气已在团队中间悄然形成。体育科学学院院长姜付高荣获2022年山东省体育强省先进个人,他持续关注体育旅游发展,提出的“点—线—面—域”全域体育旅游空间演化理论和共建、共管、共融、共荣、共享一体化发展理念,被山东省“十四五”体育产业规划采纳。其团队参与创意、规划、设计和评估的“山东日照滨海山岳行路线”,连续4年被评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学院2021年获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拥有两个省级教学团队,首席专家1人、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两人、院级名师10人,形成了以教学名师为引领的多学科交叉、高素质教师队伍。
以“合格+特长”为育人模式,打造人才培养品牌
“体育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培养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树立‘健康第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才能帮助学生实现享受体育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姜付高说。
学院制定了“合格+特长”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体育教育“四个理念”,即:体育专业学习与终身体育理念、理论传授与实践合作理念、创新教育与创业孵化理念、体育技能学习与人文关怀理念,贯穿学生培养目标环、机制环、培养环、活动环与评价环具体层面。
为激发制度活力,学院致力于探索“卓越引领、双链对接、六化驱动、立体协同”式体育教育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体系。为此学院加强师资配备,选拔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主持人等担任导师,聘请大中小学省级教学名师担任校外兼职导师,实现人才共育、资源共享。
学生入学后,班导师通过项目导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负责学生的日常教学与管理,还要负责学生思想品德、专业意识、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等全程培养。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学生还会跟随校外导师进行“具体项目”的实战演练,与校外导师一起上课、讨论教案、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真实训练实现大学生储备教学能力、素质的高效转化。
近年来,学院以“职业资格衔接”和“就业联动”双引擎驱动,打造思政教育、课程设置、教学体系、专业实践、论文撰写、职业发展、队伍建设、质量保障八维立体支撑,探索新时代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引擎协同化立体式”培养模式。通过政产学研结合的灵活培养方式,构建专业链对接培养链、培养链对接需求链、需求链对接企业链、企业链对接专业链的培养闭环,并与省内外高校、中小学校、教育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成立“山东省乡村振兴体育研究院”“教育实习基地”“项目实训基地”等几十个教学实践与改革基地。实训提升了学生实践技能,学术型硕士培养与专业型硕士培养齐头并进的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新体系在学院中逐渐形成。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跟进,教师团队的通力指导,实现了“学、研、用”的无缝对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每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考研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每年均有学生被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知名体育院校录取。学院为山东省乃至全国体育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学院在运动竞赛方面成果显著,在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上,赵雪寅获射箭男子团体冠军;2019年,花样跳绳队在全国跳绳联赛总决赛中获三枚金牌;2020年,女子足球队卫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生组)山东省选拔赛冠军;2021年,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杨曼为中国女足在东京奥运会女足亚洲区预选赛取胜作出重要贡献;2022年,在全国皮划艇(静水)锦标赛中获6金4银1铜……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显示出必赢·体育,必赢(中国)体育学科建设的成效,激励必赢·体育,必赢(中国)坚定内涵发展道路、不懈探索卓越体育教师培养。
报道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12/08/content_617546.htm?div=-1
发布:曲阜师大新闻中心
终审:刘永礼